?
2025-09-05 23:28?出處 溫州在線
溫州在線軍事新聞訊,近期中國在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中展示的先進裝備引發國際關注,部分西方媒體以“缺乏實戰檢驗”為由質疑中國軍事實力,卻在評論區遭遇全球網友的集體反駁,形成輿論“翻車”現象。以下是事件要點分析:
一、外媒質疑的核心論點
實戰經驗不足論:路透社、CNN等外媒稱中國新型武器如東風-61、殲-20S等“未經歷實戰檢驗”,暗示其可靠性存疑
技術貶低傾向:德國媒體等強調中國軍力“整體未趕上西方”,甚至質疑部分裝備“可能僅為模型”
二、網友反駁的焦點
和平發展才是勛章:國內外網友普遍認為,中國通過技術突破而非戰爭擴張實現國防現代化,恰是“最值得驕傲的事”。例如,有評論反問:“難道必須通過戰火證明實力?”
實戰案例打臉質疑:巴基斯坦空軍使用殲-10CE在印巴空戰中擊落印度“陣風”戰機,PL-15E導彈射程遠超宣傳數據,直接驗證了中國裝備的實戰性能
西方雙標被揭露:網友指出,美國等國家頻繁發動戰爭以“檢驗武器”,而中國選擇和平發展反而成為被攻擊的理由
三、輿論翻車的深層原因
中國軍工的嚴謹性:中國裝備在極限測試中已模擬實戰環境,與西方“虛標參數”形成對比
國際認知轉變:越來越多國家認可中國“以武止戈”的國防理念,如巴基斯坦防長公開點贊中國裝備的實戰表現
此次事件反映出西方傳統軍事評價體系的局限性,以及中國和平崛起理念的全球共鳴
國際社會如何看待中國裝備?
國際社會對中國裝備的評價呈現多元化趨勢,既有對技術實力的認可,也存在部分質疑聲音,但整體上中國軍工的全球影響力顯著提升。以下是主要觀點分析:
一、技術實力獲廣泛認可
尖端裝備引發震撼
九三閱兵展示的東風-61洲際導彈、激光武器等裝備被外媒稱為“強大”“震撼”,高超音速導彈技術(如東風-17)更被評價為“顛覆傳統戰爭經驗”
實戰表現驗證可靠性
巴基斯坦殲-10CE在印巴沖突中擊落印度“陣風”戰機,PL-15E導彈射程超預期,直接打破“中國裝備缺乏實戰檢驗”的質疑
二、和平發展理念受贊譽
“不戰而勝”的國防觀
多國網友稱贊中國“最好的武器是不把錢花在戰爭上”,認為閱兵式釋放的和平鴿與氣球象征“對和平的堅定承諾”
維和貢獻獲國際肯定
古巴、俄羅斯等媒體指出,中國軍隊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其裝備展示旨在“平衡地區安全”而非威脅
三、西方認知偏差與反思
技術自主性被低估
西方曾長期受俄羅斯影響,誤判中國軍工依賴俄技術,但中國武器進口量5年下降64%,殲-10C等裝備已實現全產業鏈自主
工業產能與性價比優勢
中國以2000多億美元軍費取得超越美國9000億預算的成果,被評價為“工業狂魔”,其軍民融合模式(如高鐵技術轉軍用)令西方難以復制
四、區域國家的復雜態度
東南亞與中東的務實選擇
馬來西亞、沙特等國對中國裝備表現出采購興趣,認為其“低成本、高性能”符合需求,印尼更因殲-10C實戰表現重新評估軍購決策
美印的警惕與矛盾
美國部分輿論仍質疑中國裝備“依賴進口發動機”,而印度則因殲-35隱身性能產生焦慮,但雙方均承認中國在無人機、導彈等領域的局部領先
五、國際軍貿格局變化
中國已躍居全球第四大武器出口國,向40國出口常規武器,殲-10C等裝備在國際市場形成“代差優勢”,逐步打破西方壟斷
總體而言,中國裝備正從“技術跟隨者”轉變為“規則制定者”,其和平發展路徑與硬核技術突破共同塑造了更立體的國際形象。
本文“中國裝備”來源:http://www.pzjyn.cn/news/junshi/86978.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