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7-21 18:28?出處 京華時報
織紋螺圖片:近日溫州織紋螺中毒造成死亡
織紋螺圖片
織紋螺圖片
近期,溫州織紋螺中毒事件影響很大,浙江其它地方也有發生織紋螺中毒案例。衛生部昨天發布公告,緊急叫停任何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采購、加工和銷售海絲螺。
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織紋螺含有的河豚毒素,食用后可產生頭暈、嘔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癥狀,潛伏期最短5分鐘,最長4小時。織紋螺中毒,目前尚無特效治療解毒藥物。衛生部發布公告稱,任何食品生產經營單位不得采購、加工和銷售海絲螺。廣大群眾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不購買和食用海絲螺。誤食后,如發生口唇麻木等類似神經系統中毒癥狀的,應當立即到醫院就診。
消費者若發現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采購、加工和銷售海絲螺的,應當及時向當地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舉報。
溫州織紋螺中毒
7月9日,瑞安人民醫院收治8例因食用織紋螺引起食物中毒的患者。7月10日、11日分別新增了同類中毒患者9例、4例。截至7月11日16時,累計報告中毒病例21例,其中已治愈14例,死亡1例,仍在院留觀6例,病情穩定。
經溫州市衛生局調查,21例中毒患者臨床表現以呼吸困難,全身乏力,四肢麻痹等為主;發病時間集中在7月8日至10日14時,多為食用織紋螺后 0.2小時~10小時發病,平均潛伏期2小時。病例分布在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瑞安市相鄰的6個鄉鎮(街道)。其中開發區海城街道8人,天河鎮1人,瑞安市塘下鎮9人,場橋鎮1人,汀田街道1人,莘塍鎮1人。患者發病呈明顯的家庭聚集性,共涉及16個家庭。
采集的3份患者血液樣本、4份患者尿液樣本、1份剩余食物樣本(織紋螺),經溫州市疾控中心實驗室檢驗結果顯示:4份尿液樣本均檢出河豚毒素;1份剩余食物樣本(織紋螺)也檢出河豚毒素;3份血液樣本因在患者血透之后采集,未檢到河豚毒素。最終判斷為食用織紋螺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什么是織紋螺
織紋螺(英文名Nassariidae),俗稱海絲螺、海獅螺、麥螺或白螺,有些地方還稱作割香螺、小黃螺、甲錐螺。織紋螺尾部較尖,細長,長度約為1厘米、寬度約為0.5厘米,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廣東沿海。
織紋螺中毒
織紋螺本身無毒,其致命的毒性是在生長環境中獲得的,是由于織紋螺攝食有毒藻類、富集和蓄積藻類毒素而被毒化,在其生長過程中附集了有毒藻類的一些神經麻醉毒素。
近年來,由于海水養殖及工業廢和及生活污水等大量排入,造成海水富營養化,南海、東海、渤海和黃海均在不同的季節頻繁發生赤潮。赤潮中大量繁殖的藻類有些能夠產生毒素,織紋螺由于攝食有毒藻類、富集和蓄積藻類毒素,或者其他有毒物質如河豚毒素等而被毒化。織紋螺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毒素是麻痹性貝類毒素,類似于河豚魚毒素,中毒病人主要成神經性麻痹癥狀,死亡率較高。
本文“”來源:http://www.pzjyn.cn/news/shehui/44562.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記者 張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