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10-23 17:54?出處 綜合楚天都市報
農婦遭馬蜂蜇垂危:2017年10月20日,黃岡團風縣62歲的農婦易淑華遭53只馬蜂蟄傷,她的子女不懂,網上搜索當成蜜蜂蟄傷處置耽誤搶救,目前,農婦仍未脫離危險。
目前,易淑華出現肝腎衰竭、橫紋肌溶解、凝血功能障礙等癥狀,生命垂危,正在醫院急診重癥室接受治療,每天費用需2萬元。至少需要7天以上的救治,才能確認是否脫離危險。
醫院負責救治易淑華的主治醫生方慶,專門從事蜂蟲蜇傷診療多年,他說攻擊易淑華的馬蜂,是我省境內毒性最強的“殺人蜂”,并介紹了我省馬蜂毒性的種類和防范措施。
據易淑華的女兒熊櫻介紹,他們一家是團風縣但店鎮熊家咀村民。父母在家務農,她和哥哥各自成家在外地工作。
20日下午,易淑華到離家不遠的地里收割水稻。在割到一處田埂邊時,突然草叢中驚起一群馬蜂,向她圍攻。
刺痛難忍的易淑華大聲呼救,幾十米外的村民聞聲趕到,一邊用衣服和毛巾幫忙驅趕蜂群,一邊護著她逃跑。等到跑回家中,易淑華才發現臉上、脖頸、胳膊等露在外面的地方,被馬蜂蜇傷了50多處。
易淑華的兒子熊立接到家里電話,得知母親被馬蜂蜇傷,連忙趕回家。他看到母親傷處腫痛,十分難受,于是將母親送往鎮衛生院就治。
衛生院的醫生為易淑華涂抹了一些外用藥,并開服了一些止痛藥,讓她觀察一下。醫生說,此前也有被馬蜂蜇傷的村民,做過一些簡單處置后,并無大礙。
熊立稱,在當地農村,有些人專門采集馬蜂窩,售賣給中藥店。馬蜂窩被采走后,無家可歸的蜂群會臨時棲身于草叢中。母親在割水稻時,無意中觸動了蜂群。
子女網上搜病例馬蜂錯成蜜蜂
當晚8時許,易淑華回到家里,依然覺得疼痛難忍。
熊立和熊櫻通過手機上網搜索,發現有一些被蜂蜇傷的信息。都說是簡單處置,過后會自愈,沒什么大的危害。
沒想到次日一大早,易淑華起床后渾身浮腫,面色發黃,精神非常差。熊立連忙將母親送到黃岡市人民醫院救治。經過初步檢查,醫生發現易淑華肝腎功能出現衰竭情況,需要進行血漿置換、血液灌流
等治療。但當地醫院的條件有限,加上血漿供應不足,所以醫生建議緊急轉院。
21日晚10點,易淑華被緊急轉到解放軍武漢總醫院。
昨日,楚天都市報記者在醫院見到熊櫻。她憂心忡忡地說,網上明明說蜂蜇傷不要緊,為什么母親會傷的這么重?記者查看她搜索的記錄,原來她搜到的網上信息,都是被蜜蜂蜇傷的案例,根本不需要特別處置。
主治醫生詳解蜂毒等級
目前,易淑華住在醫院急診重癥室接受治療。該科室主治醫生方慶,是蜂蟲蜇傷診療方面的專家。
他介紹,被馬蜂蜇傷后,因為蜂毒類型和傷者個體差異,傷害結果也會有很大不同。在他的接診經歷中,有的人被蜇幾十下,也沒多大傷害,有的人被蜇一兩下,就可能生命垂危。
方慶醫生說,解放軍武漢總醫院近三年來,接診的蜂蜇傷者分別為前年20余例、去年14例、今年8例,傷者多分布在山林地區的農村。近幾年,地市醫院救治蜂蜇傷的能力也在增強,送到武漢總醫院的均是高危病例。
方慶醫生還透露稱,我省馬蜂種類大約有5種左右,都有程度不同的毒性,主要毒素是蜂毒肽。其中毒性最強的是胡蜂,又叫殺人蜂。人類被這種蜂蜇傷后,最顯著的癥狀就是凝血功能障礙。易淑華表現出的肝腎衰竭、橫紋肌溶解、凝血功能障礙等癥狀,可以判斷正是胡蜂蜇傷所致。這種蜂毒以30處蜇傷為界,高于30處就比較危險,達到50處就是危重了。
生命垂危需要巨額救治費
方慶醫生介紹,醫院對易淑華采取的診療措施為血漿置換、血液灌流、持續血凈化,每天的治療費用約為2萬元,7天為一個階段,此后方能判斷是否脫離生命危險。
熊櫻告訴記者,母親被蜇傷后,他們家已花費4萬余元,接下來還面臨著巨額費用,而這里面大多數費用都不在農村合作醫療報銷的范圍內,作為一個農村家庭,很難支付這筆費用。她和哥哥正在努力籌款,希望能陪母親度過難關。
方慶醫生同時提醒,在馬蜂出沒區域,村民外出勞作時,要穿厚衣褲做好防范措施,遭到馬蜂攻擊時,注意遮擋頭頸,快速逃離。蜇傷嚴重的,要及時就醫。
本文“”來源:http://www.pzjyn.cn/news/shehui/69605.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記者劉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