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1-04 17:15?出處 綜合新京報
中國人口將負增長:有媒體稱,2018年中國人口開始出現了負增長,國家統計局還沒有公布2018年全國出生人口數據可能1723萬至1080萬,死亡人口一千萬左右,應該沒有到負增長。
近日,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研究員易富賢和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合寫的一篇文章《2018年:歷史性的拐點—中國人口開始負增長》(以下簡稱《負增長》)認為:2016年實行全面二孩政策后,2017年不但沒有如預期那樣多出生343萬人,反而減少63萬人(減少3.5%);2018年不但沒有如預期一樣多出生79萬人,全國活產數反而少了250萬人(減少14.2%)。清朝中期的1790年,中國人口突破3億,出生超過1000萬人,也就是說2018年的出生人數是清朝中期以來最少的。
《負增長》一文的核心結論“2018年中國人口開始負增長”,我認為是有商榷空間的。接下來,我將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釋這一點。
由常識可知,某年出現人口負增長,意味著這一年的死亡人口超過出生人口。
先看看2018年的死亡人口是多少。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近幾年中國每年死亡人口為970萬~990萬之間。合理推測,2018年中國死亡人口在一千萬左右。
《負增長》一文推算得出的數據在971萬到1158萬之間,與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相差不大。
那么,2018年出生人口是多少呢?《負增長》一文采用了幾種不同的生育率數據,推算2018年中國出生人口在941萬~1080萬之間。
雖然國家統計局尚未公布2018年全國出生人口數據,但已公布2017年出生人口為1723萬。如果我們相信國家統計局的這一數據,那么2018年出生人口不可能比2017年減少643萬(即1723萬-1080萬)以上。從各地已公布的出生人口數據來看,預計2018年出生人口比2017年減少10%~15%,也就是減少172萬至258萬之間。
不過,《負增長》得出“2018年中國人口開始負增長”的結論,也并非沒有數據支撐。但問題是,不同來源的出生人口數據之間相差非常大。
例如以下三個來源的數據:
1)國家統計局每年公布的出生人口數據,比如2017年公布的數據是1723萬人。
2)由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抽樣調查的總和生育率推算的年出生人口。
3)由每十年的人口普查根據夭折率回測推算的年出生人口。
理論上,上述三個來源的出生人口數據應該是基本一致的,但實際上相差非常大。近幾年,上述第一個來源和第二個來源的出生人口數據,一年的差距達到四、五百萬左右。例如,根據國家統計局編寫的《2017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鑒》的數據,2016年的總和生育率只有1.25,由此推算的出生人口大約為1300萬人,比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6年出生人口——1786萬人,少了400多萬人。
《負增長》一文正是采用生育率數據來推算2018年出生人口,“我們推算2018年的生育率只有大約1.05”,因此才得出“2018年中國人口開始負增長”的結論。
昨天,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了最新《人口與勞動綠皮書》,文章引用世界銀行的數據,認為近些年我國的總和生育率維持在1.6左右,如果能夠維持這一水平,人口負增長將在2027年左右出現。可見,數據來源不同,結論也往往大相徑庭。
我傾向于認為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出生人口數據比用生育率推算的出生人口數據要更準確一些。因此,“2018年中國人口負增長”的結論值得商榷。
本文“”來源:http://www.pzjyn.cn/news/shehui/72331.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何亞福(人口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