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8-18 16:01?來源 溫州在線
溫州在線幼兒教育新聞,現在很多家長頭疼小孩沉迷短視頻,研究發現,刷短視頻會影響兒童大腦,謹防孩子“低級快樂”上癮,如何應對孩子沉迷短視頻的問題需要引起重視。
問題現狀
許多家長反映孩子放學后沉迷刷短視頻,作業不寫、覺也不睡,即使家長藏手機也能被孩子找到。孩子們常反駁"你能看為啥不讓我看",讓家長既無奈又困惑。
馬斯克在接受采訪時稱,我從來不用Tiktok,它的算法完全靠AI驅動,會讓你一直盯著屏幕,我覺得AI在探究我的思想,這讓我很不舒服。
現在的短視頻平臺通過算法精準推送和高度成癮性的內容設計,可能對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注意力集中以及認知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短視頻對大腦的影響
大腦活動變化:觀看個性化推薦視頻時,大腦默認模式網絡更活躍,獎賞系統相關腦區(如中腦腹側被蓋區)激活增強,而負責注意力分配和抑制控制的腦區(如背前扣帶回皮質)活動減弱。
多巴胺機制:刷短視頻會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快樂激素),讓人不斷追求下一個視頻帶來的快感,同時自控能力降低。
短視頻的危害
注意力碎片化
短視頻給孩子帶來的很大危害之一是一點點“撕碎”孩子的注意力!
有數據顯示,2000年時人類的平均注意力是12秒,而20年后的今天已經下降到了8秒。
我看過身邊孩子刷短視頻,掃一兩秒就滑到下一個,連看動畫片都沒之前有耐心了。
可怕的大數據算法,又很容易讓刷短視頻成癮。刷完一個,你又會期待下一個更“精彩”的內容。
刷的時候很有快感,但刷久了,人對快感的闕值會越變越高,為了維持這種“假性快樂”,只能繼續刷下去,即使累了也不想停下來。
短視頻就是通過“撕碎”孩子的注意力,以及讓人一直追求快感的上癮機制,逐漸“吃掉”孩子大腦的。
假性放松:雖然刷視頻時感覺快樂,但長時間刷視頻會導致快感閾值升高,最終感到空虛和疲勞,形成惡性循環。
專家建議
1. 多巴胺替代策略
轉移:將興趣轉移到優質動畫片、紀錄片或電影上
替代:用運動、人際互動等真實生活體驗替代虛擬快感
升華:培養創作、公益等更有價值的長遠興趣
2. 積極行為塑造
設定可實現的小目標(如完成作業、跑步)
完成后共同慶祝成功
制定7-14天的漸進式行動方案
3. 強化人際鏈接
父母多陪伴、溝通和交流
鼓勵孩子與朋友一起運動、郊游
讓孩子在真實人際互動中找到樂趣
使用時長建議
TikTok首席執行官周受資建議青少年每次使用不超過60分鐘,這是咨詢波士頓兒童醫院數字健康實驗室專家后得出的建議。
面對短視頻這一時代產物,完全隔絕不現實,家長應采取"疏而非堵"的策略,通過替代、行為塑造和人際互動等方式,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
本文“短視頻”來源:http://www.pzjyn.cn/jiaoyu/youeryuan/86537.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編輯: 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