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來給社科院專家上一堂課
2010-06-10 07:59?出處 老惠視點 -- 騰訊博客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6月 6日在北京給眼下呼聲甚高的收入分配改革潑了“冷水”。蔡昉說,目前還找不到數據讓他得出“城鄉差距擴大或縮小”的結論,也沒有數據表明中國收入分配狀況正在繼續惡化。
社科院專家蔡昉對收入分配改革潑的那盆“冷水”,筆者感覺是“滿紙荒唐言”,頗難茍同。蔡昉專事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既然他至今不知我國收入分配狀況正在繼續惡化,我倒想給這位專家上一堂課。
筆者不是專家,更與權威不沾邊。但我懂的用心感知社會,用眼睛觀察社會,關鍵我還勤奮好學,頗為關注時事。僅憑這,我足有過把老師癮的資本。當然,我給專家上課,不是信口雌黃,而是言之有據。
蔡昉一再表明,我國“分配惡化無數據支撐”。其實則不然,如,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統計數字是:中國目前占總人口20%的最貧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費的份額只有4.7%,而占總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費的份額高達50%。世界銀行報告同時顯示,最高收入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和最低收入20%人口的平均收入,這兩個數字的比在中國是10.7倍,而美國是8.4倍,俄羅斯是4.5倍,印度是4.9倍,最低的是日本,只有3.4倍。
說到收入差距,貧富懸殊,不可避免地要提到一個概念――“基尼系數”。國際上通常把0.4作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線”。一般發達國家的基尼指數在0.24到0.36之間。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從2000年開始,我國基尼系數已越過0.4的警戒線,并逐年上升,目前,我國的收入差距已經超過基尼系數的警戒“紅線”。
假如上述數字還不足以滿足蔡昉專家認為的“數據支撐”,我這里還有一份材料供蔡專家學習: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統計,目前,電力、電信、金融、保險、煙草等行業職工的平均工資是其他行業職工平均工資的2~3倍,如果再加上住房、工資外收入和職工福利待遇上的差異,實際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間。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電力、電信、石油、金融、保險、水電氣供應、煙草等國有行業的職工不足全國職工總數的8%,但工資和工資外收入總額卻相當于全國職工工資總額的55%。
蔡專家言之鑿鑿稱“我們的收入分配沒那么糟”,從上述數字看,國民收入差別多大才算大?面對這些權威的、俯拾皆是的數據,蔡專家為何視而不見呢?
再如城鄉收入差距,北京師范大學收入分配與貧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實也有一組數據可鑒:1997年,我國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6∶1,2010年已達到3.33∶1,“落差”幅度不僅遠高于發達國家,也高于巴西、阿根廷等發展中國家。即使不看這些數字,假如對比一下國家統計局每年統計出來的城鄉居民收入,其差距逐年擴大,也是明擺著的事實。
也許,蔡昉專家會嘲弄我的“舞文弄墨”,認為我照本宣科,只會照搬“紙上”的數據。但筆者也想質問一聲:蔡專家是拿著國家俸祿的專家,而且專事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請問:你研究、統計出啥數據,能佐證城鄉差距擴大或縮小,以及中國收入分配狀況是否正在繼續惡化呢?假如沒有,敬請閉嘴!別拿專家的行頭說些模棱兩可、不專業的話,去干擾社會視聽,影響政府部門的決策。
本文“”來源:http://www.pzjyn.cn/news/jingji/18115.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
作者:惠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