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1-14 13:50?出處 財訊
萬元存一年虧190,吃利息的投資者,萬元存一年虧190,網友打趣說還不如買報紙。1萬元定期存款一年虧損190元的主要原因是利率管制導致利率過低,只有實現利率市場化才能使得1萬元定期存款一年虧損190元的煩心事消減。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11年12月份的宏觀經濟數據,數據顯示去年12月cpi同比上漲4.1,去年全年CPI同比增幅達5.4%,遠高于國家在2011年年初制定的4%紅線。cpi超過制定目標的情況下,目前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為3.5%,這也意味著2011年在銀行存入1萬元,不但沒有正收益,反而虧掉190元。
2012年很多人希望可以跑贏CPI,避免存入1萬元定期存款一年虧損190元的悲劇出現。通脹壓力逐漸減輕的情況下,2012年全年cpi有望維持在3%左右,如果這一目標得以實現的話,1萬元定期存款一年虧損190元的情況將得以避免,同時儲戶們還將得到正收益。
歸根結蒂而言,1萬元定期存款一年虧損190元的主要原因是銀行利率過低。負利率政策在并不是一個新問題,每輪高通脹背景下,儲戶們都要飽受類似1萬元定期存款一年虧損190元的苦惱。解決負利率這一問題,應該從目前的利率管制體制方面下手。
所謂的利率管制指的是,國家將資金利率調整到高于或低于市場均衡水平的一種政策措施。當前中國的管制利率既是法定利率,也是實際利率。利率管制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單項管制,即僅對存款利率或貸款利率進行管制。另一種是多項管制,即不僅對存款和貸款利率同時管制,而且還對貼現率及手續費等服務的價格進行管制。
隨著中國利率市場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債與票據貼現方面已經實現了較好的市場化。但目前央行僅對存款利率進行嚴格的限制,貸款利率也是約定俗成。然而解決1萬元定期存款一年虧損190元這一問題,最終的是施行存款利率市場化。因為存款利率管制造成了,負利差的局面致使儲戶的負擔與收益,儲戶成為最大的利益受害者。
事實上當前低利率政策的最大收益者莫過于國企、投資、出口三大部分。隨著中國外匯儲備的不斷增加,熱錢涌入壓力巨大的背景下,國家希望實施較低的利率政策,以抑制人民幣的升值速度,這樣也有利于出口行業的穩定。事實上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趨于終結,越來越多的勞動密集型出口企業陷入虧損困境,中國的出口增長面臨內部壓力和外部挑戰。
客觀因素下動密集型出口企業的虧損困境難以改變,升級產業結構是唯一可行之路。投資+出口是拉動中國經濟的兩架馬車,低利率政策不僅使得出口行業受惠,對于投資而言利率的貸款政策,也使得地方政府與企業的投資熱情高漲。2011年緊縮貨幣政策致使貸款利率不斷上漲,這也使得房地產行業備受壓力。
中國經濟依靠著投資+出口的模式,走過了高速增長的10年,房價高速飆升和外匯儲備不合理激增,也說明這種增長模式增長趨于盡頭。下一個十年內需是擔當起中國經濟增長的單箭頭,轉變經濟發展模式也需要利率改革的配合。1萬元定期存款一年虧損190元,是對儲戶利率的侵占,也不利于內需的增長。
事實利率市場化不僅是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的重要信號,也是保障民生的有力舉措。1萬元定期存款一年虧損190元,是一個現實而嚴肅的問題,說明我們的貨幣政策受到多方牽制。正如評論中指出的那樣,當廉價的資金掌握在金融機構的手中,而金融機構又為地方政府所控制時,銀行貸款就脫離了支持實業企業優勝劣汰的本質,蛻變為一種政府實現政策意志的工具。
投資與出口收益于低利率政策,最終能夠推動中國經濟增長,對于民眾而言并非是百無一利。但是國企收益低利率政策則是有百害而無一利,低利率政策下國有企業的負擔較輕,這大大的降低了國有企業的經營效率,最終扭曲了社會資源配置,降低了實體經濟的本產出比率。正如古訓中提及到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利率市場也將被動提升國有企業的生產效率,形成鯰魚效應。
日前,央行行長周小川撰文詳解了,施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條件,認為中國目前推進市利率市場化的時機還不是太好。筆者也希望管理層能夠加速改革的步伐,爭取早日實現利率市場化的時間成熟,這樣也將使得1萬元定期存款一年虧損190元的煩心事大大消減。
作者:孫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