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5-26 16:40?出處 新華網
記者曝光五常大米摻假亂象:黑龍江五常大米年產量105萬噸,但是市場上至少有1000萬噸,近90%的五常大米冒牌的,這些摻假的五常大米通常是“調和米”。
市場上很多大米外包裝標著“五常”以及“黑龍江五常優質水稻生產基地”的字樣,但其產地卻不是黑龍江五常,這種假五常大米售價超低。純正的五常大米售價至少5元至6元一斤,而大部分超市銷售的假五常大米3.5元一斤。
純正的五常大米中最優的品種是五優稻4號,五優稻4號稻種的發明人田永泰命名為稻花香2號,稻花香2號經國家種子部門審定后,確定種子名稱為五優稻4號。田永泰認為,只有五優稻4號才能稱為正宗的五常大米。
五常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趙春雷認為,從原產地保護產品的定義和范圍看,所有在五常市區域內種植的大米,理論上都可以叫五常大米。2003年,五常大米被國家質檢總局確定為原產地保護產品,明確五常市全部24個鄉鎮所生產的40多個品種大米都叫五常大米,執行國家強制性標準GB19266。
五常市農業局副局長秦利明算了筆賬:全市水稻種植面積約220萬畝,按畝產1500斤水稻計算,年產水稻150萬噸。即使按70%的最高出米率計算,五常大米年產量不會超過105萬噸。
但業內人士估算,全國市場上銷售的“五常大米”至少有1000萬噸。難怪連當地稻農都在質疑:“五常水稻產量就這么多,全國各地咋都在吃五常大米?”
五常大米摻假亂象
2010年7月,媒體曝光有外地企業往大米中摻入香精冒充稻花香事件,不少五常市的“能人”從外地收稻,再賣給五常市的加工企業,一轉手一斤稻就可掙3至5角錢。每天都有裝載數十噸外地稻的大車不停運進五常市。
記者在五常市采訪了多家米業企業,對往大米里加香精、加蠟等添加劑的假冒行徑,受訪者一致表示深惡痛絕,而對于將不同品種水稻摻在一起加工成米的“摻米”現象,態度明顯曖昧很多。
在去年五常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的一份報告中,對“調和米”有比較詳盡的闡述,一是由外地稻和稻花香調和而成,不標注“五常大米”;二是由五常地產水稻和稻花香調和而成,標注“五常大米”;三是外地水稻和五常其他品種水稻調和而成,標注“五常大米”。
部分消費者希望購買純正五常大米,稱“調和米”本身是“摻假”行為。五常市部分企業則反駁道,“調和米”是五常大米市場定位變化的產物,旨在滿足不同消費層次需求。
五常大米摻假有一部分來源于五常大米產地。
還有異地五常大米摻假,相當一部分“五常大米”是在銷售地“調和”或“包裝”而成的,江西和福建等一些地方,甚至成了這些五常大米的“產地”。
2014年末,五常市由一位副市長帶隊,組織了10多人的打假隊伍,專程去北京、上海、天津、沈陽等地維權打假。發現各地都在打擦邊球,既然五常本地都在做調和米,五常大米打假應該從黑龍江五常市打起。
本文“”來源:http://www.pzjyn.cn/news/jingji/58887.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記者劉荒 程子龍 許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