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9-06 00:38?出處 溫州在線
溫州在線經濟新聞,近期,上海米其林一星餐廳EHB的閉店事件引發行業關注,這家由好利來執行總裁羅昊與北歐傳奇主廚Esben Holmboe Bang聯袂打造的高端餐廳,曾以人均近萬元的定價成為“魔都最貴北歐菜”,卻在開業兩年半后宣布將于2025年9月28日結束營業。其閉店折射出中國高端餐飲市場的深層困境:
一、運營困境的核心矛盾
成本與盈利失衡
746平米法式別墅月租近百萬元,30人團隊僅服務10位顧客(翻臺率為零),頂級食材成本占比超40%,利潤率甚至低于制造業
米其林評星后房租暴漲30%,但高客單價難以持續引流,陷入“漲價客散、不漲虧本”的死循環
消費邏輯轉向
2023年以來人均3000元以上餐廳預訂量暴跌42%,商務宴請因政策收縮減少30%,消費者更傾向“火鍋燒烤+窮鬼套餐”的性價比選擇
北歐極簡料理(如低溫慢煮馴鹿肉)被吐槽“一口千元卻吃不飽”,與中式“飽腹”需求形成沖突
二、行業轉型趨勢
降價求生:部分米其林餐廳推出平價套餐(如新榮記398元午市套餐)或上線外賣,但可能反噬品牌價值
場景重構:杭州米其林餐廳“燕筑潮”將人均消費從800元降至150元,轉向大眾市場
體驗簡化:消費者從追求“儀式感”轉向“松弛感”,高端餐飲需在奢華與實用間找到平衡
EHB的閉店并非孤例,其與Ultraviolet、Rêver·玥等高端餐廳的接連倒閉,標志著中國高端餐飲正經歷從“精致主義”到“實用主義”的深刻轉型
詳細說說EHB餐廳的運營困境?
EHB餐廳作為上海高端餐飲市場的標志性案例,其運營困境集中體現了當前行業面臨的系統性挑戰,具體可從以下維度分析:
一、商業模式的結構性缺陷
成本與客流的倒掛
位于徐匯區法式別墅的746㎡空間,年租金超千萬元,但日均客流量不足50人,單客成本壓力巨大。北歐料理對進口食材的依賴(如挪威海產、馴鹿肉)導致食材成本占比超40%,而翻臺率幾乎為零的預約制進一步攤薄利潤
定價與市場脫節
人均近萬元的定價在2023年尚能吸引獵奇消費,但2025年消費者對“萬元餐”的接受度顯著下降。對比本土高端品牌如新榮記(人均800-1500元),EHB的北歐極簡風格被吐槽“味道寡淡配不上價格”
二、外部環境的多重擠壓
商務需求萎縮
受最嚴“禁酒令”及金融、地產行業收縮影響,2025年高端餐廳企業訂單量同比減少35%,EHB失去重要客源。其三層空間設計的“餐前酒+正餐”流程,原本為商務宴請設計,卻因政策限制淪為冗余。
消費心理轉變
Z世代主導的“平替經濟”興起,消費者更傾向“火鍋燒烤+窮鬼套餐”的性價比組合。EHB試圖用“北歐風土+中國靈感”融合菜破局,但食客評價兩極分化,未能形成穩定復購
三、戰略調整的滯后性
米其林評星的負效應
2023年摘星后房租暴漲30%,但品牌未及時調整運營策略。同期本土品牌如甬府通過推出398元午市套餐實現客群下沉,EHB卻堅持全價菜單
合作方分歧
好利來執行總裁羅昊與主廚Esben Holmboe Bang的“中西合璧”模式存在理念沖突,最終因“合作戰略調整”導致閉店。其海外分店定位與本土化運營的矛盾,在成本壓力下被放大。
四、行業共性困境
EHB的案例與Ultraviolet、Rêver·玥等高端餐廳的閉店形成共振,反映行業三大趨勢:
成本結構不可持續:高端餐飲坪效普遍低于普通餐廳63%
體驗價值被重估:消費者從“儀式感”轉向“松弛感”
政策環境收緊:環保、稅收等合規成本持續上升。
多方因素導致米其林餐廳撐不住了。
本文“上海米其林EHB閉店”來源:http://www.pzjyn.cn/news/jingji/86983.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yujeu